今日聚焦|谁来当我们的主管部门?
爱青岛 2019-11-06 19:35

  7月份开始,市民韩先生联合多家企业打算申请登记一家助残社会组织,旨在为更多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就业、创业的平台,并联系了审批、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但是,三个多月过去了,连申请登记的第一步都没能迈出去,原因就在于无法找到主管单位。

  市民韩先生:也这么长的时间了,仍然没有一个落实,我们确实不连续奔波了三个月,让市民韩先生十分感慨。今年58岁的韩先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2005年患病后,他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立了一家小型公司并实现了经济独立。十余年的病史让他深知残疾人的不易,为了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自强自立,2017年起,韩先生和多名企业经营者开始筹划一家助残社会组织,希望为更多残疾人搭建一个交流、就业、创业平台。

  韩先生:能够把这些残疾人都团结起来,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商会或者企业,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救助,能够在创业就业上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筹备成熟后,今年7月初,韩先生向民政部门咨询登记流程,工作人员告知满足相应条件后,就可以向行政审批服务局申请。随后,韩先生向行政审批部门提出成立申请,暂定名“青岛市扶助残疾事业创新促进会”。

  韩先生:行政审批局也说,一个需要30家会员单位,你需要一个主管单位,只要是主管单位同意,你就可以审批了,然后我说主管单位应该去找哪一家,他说残联,你可以去找残联,提出一个申请,让他下一个文,同意你们成立一个组织,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注册。

  听到这个答复,韩先生对促进会获批充满信心,因为在他看来,残联就是为了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利益的,所以他先开始联系确定参与的会员单位,在确定了近20家会员单位后,10月中旬,韩先生开始联系市残联,咨询能否成为主管单位。为了申请,身体不便的韩先生先后四次专程从城阳区来到市残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视作“娘家人”的残联这里,却碰了壁。

  韩先生:我跑了几次残联,他们只是说因为他们是社会群体,没有资格来作为一个主管单位。

  起初,韩先生以为是工作人员对自己申请登记的社会组织不了解,于是在11月3日,他邀请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来到自己的公司当面沟通,具体介绍促进会的筹备情况。

  韩先生:你们做一个调研,你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些实事,我们要怎样来解决这些残疾人(就业),我们需要一个社会的力量来帮助我们。

  韩先生告诉记者,现场调研后,市残联的工作人员虽然认可他们的初衷和工作,但还是拒绝了作为主管部门的要求,也不能提供申请登记需要的证明材料。韩先生不禁怀疑,难道是行政审批部门提供的信息有误?11月5日,记者将市残联的意见反馈给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能当?他们有政府职能,有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可以当,残联、妇联、工商联,都可以当。

  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市残联是多家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而记者查询资料也发现,2009年市残联曾对青岛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的成立申请批复同意。而在青岛政务网公布的部门信息中也明确指出,市残联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指导管理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此外,《青岛市残疾人保障条例》总则也规定,残联指导、管理本地区各类残疾人群众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既然有明文规定,市残联为何说自己不能做主管部门呢?带着这个疑问,11月6日,记者致电市残联进行咨询,对方这次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市残联工作人员:残联是政府的一个群团组织,它当不了社会组织的主管部门。

  记者:他们说以前当过?

  市残联工作人员:反正现在没当过,你们是不是应该找民政局问问他们,到底怎么弄。

  三个部门问下来,关于主管部门可以找谁的问题,民政、审批部门说可以找残联,残联又说这个事情需要问民政部门,那么,韩先生到底该听谁的呢?三个多月来他苦苦寻找的主管部门到底在哪儿呢?

  本台短评:找不到“娘家”的根子在于“懒得管”

  跑了三个月,一腔热情的韩先生被泼了冷水——既然要求找“娘家”,意味着自己的想法合理合法;各方又不愿意当这个“娘家”,职能部门的顾虑又在哪里呢?各执一词的说法下,让办事群众无所适从,事情就这么停在了原点。究其根源,恐怕不是不能管,而是懒得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扶助。这项事业不仅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也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而在社会的积极参与中,绝不能让他们的满腔热情消磨在寻找“娘家”的漫漫长路上。

  本台舆论监督热线:857020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