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流感疫情高发季节,自2017年12月份以来,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数据显示,2017-2018年冬季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重症病例也比往年明显增多,医疗机构诊疗压力增大。
昨日,国家卫计委召开发布会介绍近期流感防治工作,并表示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多数地区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寒假,季节性高峰将出现回落。
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该如何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呢?下面先听听专家的分析。

今冬流感为何如此高发?
专家分析认为,今冬流感高发是由综合因素叠加导致的。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今冬气候异常,今冬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这是造成今冬疫情高发的原因之一。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今冬的流感从临床症状上来讲,和以往的流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异性表现,基本都是高热、畏寒、全身肌肉酸疼、乏力等流感典型症状。
她表示,今冬有一个和往年不同的特点,除了有乙型流感感染的病人以外,还合并了甲型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比如甲型H3N2、甲型H1N1。乙型流感患者数量相对多,症状比较轻,甲型流感患者数量少一些,但症状可能会比较重。另外,少部分流感患者是甲型和乙型的混合感染,还有很个别的一些病例,患者发病比较急,发展成为重症流感。
同时,流感的流行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有关系。今冬降水少,气候寒冷干燥,便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特别适宜流感的流行。
抗病毒药物的药品保障如何?
焦雅辉表示,我国抗病毒药物从生产供应上来讲,完全充足。
她表示,对于普通流感的治疗口服有达菲、奥司他韦,还有扎那米韦。近年我国又研制成功对重症流感患者使用的、可以静脉治疗的帕拉米韦,在抗病毒治疗领域有了很强的底气,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国家卫计委将要求全国的医疗机构紧急采取临时采购的措施,采购流感抗病毒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要求各地卫生计生委为医疗机构开启临时采购通道。
昨日晚间,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采购足够的抗病毒药物,保证抗病毒药物及时足量供应,对于符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的患者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不得因任何理由影响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为医疗机构采购抗病毒药物提供便利条件。

如何预防流感?
应对流感应以预防为主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主要区别在于流感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流行性),且流感较普通感冒发病更急,会出现发热、四肢无力等症状,而且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冬季,由于我区天气干燥以及温差大等原因,流感病毒容易播散。
近期流感如此“猖獗”,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表示,主要应以加强预防为主。首先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类为主,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其次,要进行适当锻炼,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提高人体抵抗力。另外,室内要保持通风,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交叉感染,还需做好保暖工作。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疾控中心认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接触传播的疾病,它的预防其实不太容易做到。我们给大家建议是勤洗手、戴口罩、通风换气等,这都是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和疫苗的预防保护作用相比,都不如疫苗的效果好。
他透露,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量并不高,与强烈建议的需要接种人群比,接种数量还是太少。冯子健不断呼吁,建议做好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疫苗的保护。

已患流感的短期内不必接种疫苗
医疗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科学防治,对症下药。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往往发病较急,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一般会高烧39~40℃左右,而普通的感冒一般起病不急,开始会出现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专家表示,如果确诊只是普通感冒,应该尽可能在家休息。
因此,专家建议出现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服用消炎药,必要时先去医院化验血液再做决定。就医时注意隔离,与病人接触时注意佩戴口罩。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的反应存在时间差,一般在接种后2至3周才能开始起到作用。而近期已经患过流感的儿童,体内会产生大量抗体,短时间内再次被同一种病毒传染的几率不大。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