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沽河帆影》是诞生于红岛经济区的一副绘画作品,作者以写实的笔法,表现在特定历史中,大沽河流域的渔业、船运、古迹、工业、军事及胶州湾盐业等样貌,展现作为母亲河的“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
这,不只是画作,也不只是历史;
这,是时代的回望,是对生命和发展的思索。
阡陌纵横,原本无形的颜料交织展现出明与暗、光与影、动与静。
细致背后,蕴藏着一笔一画的辛劳。
它的名字叫《沽河帆影》,它的作者是孟宪高。
“红岛区”“河套社”。。。。。。静静的大沽河流淌出千百年人间故事。过去,大沽河是沿岸百姓的生活通道,驾船、捕鱼、晒盐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眼前所见便是孟宪高的《沽河帆影》,长5米,宽80公分的长卷轴,被孟宪高整齐的铺在地上。在他眼里,《沽河帆影》上画的,满满都是他的人生。
书画爱好者孟宪高说:“我画别的画都画的很多,但是它没有意义,我觉得大沽河这幅画确实有意义。我都这么个岁数了,越早越好,提前早下手把它画出来,画出来之后,圆了我对大沽河的梦想了。这幅画我确实考虑很久。”
画作承载着时代。五十年间,孟宪高从无到有,从小品到长卷,他跨越了技法的横栏,也让他的作品晕染上时代的记忆。

《沽河帆影》从孟宪高所在的上疃村起笔,右手边,回溯到大沽河中上游的胶州大麻湾;左手边,延伸到下游的胶州湾入海口。全图包含了大沽河沿岸27个村庄,涉及地理范围长达四十多公里,宽至15公里。

线条的走向、河道的转折,与其说是匠心独运,不如说是实景观物,心有历史。景致,色彩微妙渐变;船行,似可听到水流。人群,似隐与村庄小屋,又似隐于船舶工厂。安静中孕育着生生不息。所谓人间烟火,大抵便是如此。请您关注《印象红岛:忆沽河(二)》,继续欣赏《沽河帆影》。
(来源:宣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