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过年的仪式感很强。
春联,新衣服新鞋,压岁钱,吉利话,年夜饭,守岁,爆竹烟花,大秧歌,祭祖迎神,大串门,这些会让人们欢天喜地的仪式感,是年味儿。
长大后,回家过年,成了我们一年到头最大的渴望。
渴望吃一顿母亲做的饭,渴望和父亲喝一杯酒,渴望共度那美好的时光。

过年这段时光,往往很热闹,这是中国最有影响力,也最具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
通过几千年历史潮流的积淀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提升,过年,已经形成为一种浓郁的中国特色文化,并以所向披靡的气势,被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所发扬和光大。

过年,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形式,更是一种充满了无数质感的画面。
因为它是吉祥与喜庆的化身,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是希望与梦想的复苏。
因此,对于过年的愿望,人总是寄予了太多的感情和怀想。

中国人过年,历来都是一个慢长的心理过程。一进入腊月,年味便悠然来袭。而在这个时候,人大多的行为,所有的物质交易,便都贴上了“过年”的标签。一场为过年而打响的商业战役,从此便轰轰烈烈地沸腾在时空里,也沸腾在人们的心里。所以,过年所能激发的热情和活力,连同它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对于过年,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敬畏之心。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能的神秘和庄严,更缘于人类对于自然和时空的一种情感,也随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寄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或许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每个人对于过年不同的记忆和感受。物质贫瘠的那些年代,人们心中的过年,也许仅仅就意味着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能吃一顿可口饭,能在几天过年的时间不去地里干活。这大概就是人们心目中能够向往和追求的,比过年更有意义的一种知会和真实。
比起从前,也许当下人们的过年,更贴近年本身的味道。当物质生活不再成为困扰人们心致的枷锁,精神内质的丰盈,便有意无意的在时空里填充。而过年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被定格为一种文化,被尊崇为一种信仰。所以,过年对于人们,不仅是传承节日的定义,更是体现着人们从追求物质文明的富有,到精神文明自然掘起的一个跨越式衍伸。

过年,是时间在岁月里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记录,是岁月在生活中最有象征性的一种符号。它所成全的是一种民族的情感故事,它所承接的是人类精神与天地往来的纽带和情结。
其实,对于过年的感受和领悟,并不仅仅在于拥有物质的多与少,它更是一种精神皈依的力量,是灵魂能够追寻的信号。而过年所能氤氲的气象,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了人们与平常生活无法比拟的滋味。
您今年在哪儿过年?在小家,回老家,小团聚,大Party,去旅游,在岗位?欢迎留言跟大家共享哦~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