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22个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红岛经济区容纳墨水河湿地、城市中部湿地、大沽河湿地等,湿地资源丰富。这对于维持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湿地日是怎么来的呢?湿地系统又具体有哪些生态功能呢?下面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湿地日的由来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这是国际湿地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至2006年2月,有147个缔约方。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生态功能
防洪:在一些流域的上游,泥炭地和草甸就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并使水分缓慢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减少破坏性洪水暴发对人的生命和生计的威胁。当泥炭完全饱和而无法吸收更多水分时,池塘和泥炭植被都有助于减缓和减小径流。
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降低时,湿地可以补充地下水;而当地下水位过高时,湿地又可以充当地下水的排泄区。
稳定海岸线和抵御风暴潮: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盐沼),就像前线护卫一样,抵御潜在的危害。湿地植物的根系牢牢扎入海岸,抵抗风浪对岸线的侵蚀,它们就像一道屏障,减缓了风暴潮和潮汐涌浪的势头,从而也降低了其高度和破坏力。
净化水质:通过将污染物“锁定”在沉积物、土壤及其植被中,湿地发挥着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业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中富含的高浓度的氮和磷,湿地有更显著的净化作用,从而防止饮用水的氮磷浓度过高,还可以减少地表水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具有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只能生长在湿地中,如果没有湿地,他们将无法生存。事实上,滨海湿地,如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和海草床等,分布着部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量最高的群落。
固碳:湿地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湿地植物中,有很强的固碳功能,在固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提供生态产品:湿地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食物(如鱼和大米)、建筑木材、薪柴、植物油、盐、药用植物、编织用的茎叶以及动物饲料等。其中鱼类是10亿人口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还为另外20亿人口提供了至少15%的动物蛋白;大米是世界上30亿人口的主要粮食。
文化价值:人类在其存在之初就已经意识到水是生存的绝对必需品。于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就成了文明的发源地,比如尼罗河畔发源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有我国黄河和长江孕育的古中国文明等。
休闲和旅游:湿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湿地风景区更是生态旅游的绝佳胜地。
历年湿地日主题
1997年 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 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 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 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 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 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 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 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P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 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 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 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 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
2010年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Wetland, biop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 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 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 湿地和水资源管理(Wetlands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4年 湿地与农业(Wetlands and Agriculture)
2015年 湿地:我们的未来(Wetlands For Our Future)
2016年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的生计(Wetlands for our Futur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2017年 湿地减少灾害风险(Wetlands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8年 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Wetlands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