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十五 日日习俗不一样
爱青岛 2018-02-06 15:39

  这周四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始于农历腊月(即十二月)初,一直持续到来年的正月(即一月)中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小年到大年初一的不同习俗: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一些传统习俗被保留了下来,而另一些却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接下来小编就将带大家了解一下小年到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也是祭灶节。灶神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监管一家善恶之神。

  人们在小年这一天祭拜灶神,焚烧灶神的画像,意味着送灶神上天,禀报这家人在过去一年的德行。接着人们会在灶旁贴上新的画像,意味着再把灶神接回来。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户会进行大扫除扫舍去尘,预示着除旧迎新。

  根据传统,各路鬼神在农历腊月必须决定自己是返回天庭还是继续留在人间。据说为了确保鬼神及时启程离开,人们必须彻底地沐浴干净、清理住处,哪怕是抽屉柜子也不能疏忽。

  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人们推磨做豆腐,因为传说玉帝会在这一日降临人间,品尝豆腐渣,体验人间清贫的生活。

  道家神话里,玉帝是道家统治者,管理着天界及以下各界,包括人间和地狱。玉帝是中国传统宗教诸神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

  中国有一句俗语:“杀猪割年肉。”农历腊月二十六正是杀猪割年肉的日子。

  旧时许多人买不起肉,所以就把一年中最好的东西留到新年团圆饭吃。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日三餐里肉食已经再常见不过,但春节期间人们仍然钟爱肉食。

  腊月二十七是人们动手杀鸡、上市场打年货的日子。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中国人开始准备新年团圆饭所需的食材,而鸡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扫舍除尘、采购食材之后,人们开始于腊月二十八日装饰房舍,营造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各色装饰品包括春联、年画、门神贴画和剪纸。

  腊月二十九,人们动身扫墓,拜祭祖先。据说春节始于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那时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祭祀神灵和祖先。

  腊月三十,人们熬夜守岁。

  中国神话里,一头叫“年”的妖怪会在新年的前一夜跑出来伤害人类,因此人们聚在一起,守岁聊天,祈祷能平安度过这一晚。因此,中国人将新年前夕熬夜的习俗称为“守太岁”,意味着远离疾病灾祸,祈祷新年好运。

  中国人十分重视除夕(即新年前一夜),彼时阖家团圆,共享团圆年夜饭。

  午夜零点时分,人们正式跨入新年第一天,也叫“金鸡报晓”。

  传统习俗是,人们会燃放鞭炮,尽可能制造大的喧闹声赶走邪恶的妖怪年。最重要的习俗是,人们会拜访家中最年长的长辈,以加强家人之间的亲情。而家中的长辈会给晚辈(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红包(中国人称之压岁钱),代表着对晚辈的祝福,也是祈祷自己在来年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给父母、亲人和密友拜年。旧时,女儿出嫁后拜访娘家父母的机会并不多。

  还有一些人认为初二是所有犬类的生日,因此要给它们好吃的以示庆祝。

  初三,有一句俗语“肥猪拱门”,预示着好运和幸福的到来。

  初三还有一个传统俗称是“赤狗日”。赤狗的意思是红色的狗,是熛怒之神的绰号,因此人们认为这一天不宜接客或出访。民间还传说初三是老鼠娶亲日,所以人们晚上会早早上床歇息,腾出时间给老鼠们成亲。

  初四则和俗语“三羊开泰”有关,意思是岁首吉利就预示着岁末幸福。

  民间还传说这一日是迎回灶神的日子。这一天灶神会清点每家的人数,所以切忌外出离家。

  初五也被称为“牛日”。民间传说正月头七天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女神女娲在创造凡间生物时就是遵循了这个顺序,在创造人类之前先创造了这六种生物。

  初五还是财神的生日,人们会举办盛宴以示庆祝。这天也被称为“破五日”,字面意思是打破数字五。根据习俗,许多新年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初六,人们祈祷“马到成功”,意思是成功马上就会到来。

  各家各户在初六有送“穷鬼”的传统。人们会扔掉破烂的衣服、垃圾和其他脏东西,预示送走穷鬼。这个习俗寓意赶走贫穷,新的一年迎来好日子和好运气。

  初七是“人日”,中国各地人民都会吃面条,因为面条在中国文化里寓意长寿。

  初八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粮食——谷的生日。根据民间俗语,这一天如果晴朗明亮就预示着大丰收,而如果多云甚至下雨就预示着今年会歉收。此外,这一天人们还会放生动物,祝福新的一年里所有生物都繁荣兴旺,生生不息。

  初九被称为“天公诞”,即玉帝的生日。这一天,道家寺庙会举办华丽隆重的庆典,寻常人家也会祭祀玉帝。

  初十被认为是石头神的生日,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一天切忌移动石头,包括石碾、石磨、研磨器具等等,也不能开山采石或用岩石建房子,否则这年庄稼就会遭殃。人们还会焚香、点蜡烛以供奉石头,向石头神上贡烤饼。

  正月十一,人们供奉紫姑,紫姑是可怜女子的守护神。这一天也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许多地方在这天之后会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灯节——正月十五。家家户户会买灯笼,然后在正月十二建一个灯笼棚。

  正月十三,继续准备元宵节。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生日,临水娘娘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人们在这一天供奉临水娘娘。

  正月十五一般被称为元宵节或者灯节,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这一天达到顶峰。

  一大早,街上就挤满了人群,观看舞龙舞狮。晚上,全家人会一同外出享受满月,欣赏缤纷多彩的灯笼,一起猜灯谜。人们还会吃一种由糯米做成的传统美食——元宵,寓意阖家团圆。

  这一天往往为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划上句点。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