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青岛高新区幼儿园陆续发布了2018年招生简章,又有一批高新区的宝宝们要入园啦!
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是孩子的另一个“断奶期”。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也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孩子在前方“冲锋陷阵”,家长则后方担忧。宝贝那么小,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入园前都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宝宝入园都要做哪些准备
上幼儿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他(她)正式离开家庭、走上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她)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过群体生活。因此入园前为宝宝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准备
孩子对陌生环境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感,所以父母要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入园前多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认识老师及小朋友。可以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生活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要让宝宝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自己会洗手擦嘴;要教会孩子大小便自理,至少也要达到想解手知道找老师的水平;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时间准备
宝宝入园前,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并在入园准备期间,家长可以开始针对性地让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尽量向幼儿园看齐。这样等孩子真正入园以后就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物质准备
与孩子一同准备开学用品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轻便的软底鞋和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他带几件喜欢的小玩具,以减轻分离焦虑。

妥善应对宝宝入园“后遗症”
新生宝宝入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下子从熟悉的家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诸多不适应是在所难免。宝宝入园后会面对很多问题,家长们更是措手不及,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症状一:分离焦虑
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不适应,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一般持续时间为1到3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是极其感兴趣,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就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等现象,但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
应对方法:第一招:做好入园前家访。第二招:亲子活动,减少陌生。第三招:家园配合,同步一致。第四招:多种方法,稳定情绪。

症状二:缺乏朋友孤独少语
对于入园前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宝宝,入园后可能会难以融入到小朋友中,不愿意参与游戏,表现的比较孤独。
应对方法:面对“寡言少语”的宝宝,妈妈可以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宝宝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宝宝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家长主动请老师帮宝宝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一起玩,让宝宝也变得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家长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宝宝玩,培养宝宝的群体意识。总之,父母要多给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等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症状三:入园日即“生病日”
有许多刚送宝宝入园的妈妈都会抱怨:宝宝这还没上几天幼儿园就开始生病,在家把病养好了再送去,还是会立刻生病,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专家解释:刚入园的宝宝生病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应对方法:对此现象,父母莫着急,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

宝宝进入幼儿园,对他(她)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家长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孩子一定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过渡期的。其次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时间以及物质上的准备训练,并以一种乐观、坚定的情绪来感染孩子,帮助他们做好这个过渡,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