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来了 节日习俗知多少
爱青岛 2018-04-17 15:59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

  明日是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叫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现在正跟花朝节一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注:祓禊---古代汉族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

  上巳节的来历

  上巳节可追溯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中有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来节日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人们常常在这一天集聚于水滨,手执兰草,沾水湿身,以祓除冬天积存的污渍与秽气。所以上巳春禊日也是愉快的郊外踏青,青年男女郊游的日子,如《诗经.溱洧》即写此风俗:“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上巳节主要活动

  (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二)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

  (三)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

  (四)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五)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

  (来源:“爱红岛”APP综合整理)

分享到
分享: